• 0794-8833660
  • 0794-8833665
  • 18179431916
  • weidajm@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南宫28这65亿到了三原:“三分咸阳”就作古了
发布日期:2024-09-08 07:25:37   |来源:南宫28登录入口 作者:ng28南宫娱乐官网 点击量:61
  

  围绕“强省会”思路,“三分咸阳”一度占据了城市主流公众议题,而熟悉金融棒棒糖的读者都清楚:我们对此种“并购方案”一直持反对态度,因为简单加总GDP与人口怎么看都像是为了勉强维持市值。

  4月末,随着省发改委印发2024年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公布,官方态度已清晰可见——“融合方案”,其最大信号是——西安农投集团计划投资65亿元于咸阳市三原县建立“西安农贸城”。

  2024年度的《清单》其实是有一个延续过程,其上一次露面是2023年,当时媒体报道的标题是:省发展改革委印发2023年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重点项目清单》和2023年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年度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清单》。

  这个意思在2023版排在第1位,2024版排在了第3位,取代为第1名是“空间规划”。我们理解为“官方最大资源正式下场”,要加快完成“西安市(含西咸新区)、咸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一体化空间专项规划审批印发工作”。

  2:围绕两市8条共建产业链,联合发布产业链供需清单,打造“西安—咸阳一体化招商”品牌(即降低税源敏感度,降低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鼓励联合建设)。

  3:推动西安市制定出台非核心功能和一般性产业转移“两张清单”,加快西安主城区重点产业链非核心产业单元有序向咸阳市、西咸新区疏解(在西安“瘦身”之余,将资源优先向咸阳及西咸新区释放)。

  与2023版相比,当时的提法是“推动西安产业链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向咸阳、西咸新区布局。”用语程度与细节描述的差异,足以显示2024版“西安的态度会更加明确”。

  2023版对科创的筹划是“推动科技成果在都市圈内落地转化”。到了2024版,则同步变得非常详尽,甚至是“数字最多”的一部分。详情如下:

  2:“科学家+工程师”队伍70支,开展重点科技创新项目30项,建设省级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4个。

  3:支持两市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参与“揭榜挂帅”项目,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创业活动10次,完成西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公共服务平台为咸阳提供服务不少于100台套。

  4:推动咸阳新增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企业不少于10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200家和7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0亿元。

  从一定意义上说,西安与咸阳都领到了一个任务:产业链在两城之间实现简单融合并不达标,省上要的是“以新质生产力”为主攻方向的高质量融合。

  2023版与2024版之间最大的延续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备(如地铁1号线号线西安都市圈环线、西咸新区与咸阳供水管网联通水平等)、综合社会服务(优质学校结对帮扶、中高职3+2联合办学、15家咸阳市医疗机构纳入西安专科医院联盟建设、咸阳牌照小型机动车纳入西安绕城高速包年缴费范围等)。

  站在区域经济观察者的角度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显要的结论:以产业融合为核心的一体化进入了新阶段。对西安而言,“愿意释放资源”成为最大特征,对咸阳而言,自2022年提出“把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作为最大的改革、最实的开放”之后,不但正式终结了“解体担忧”,也在事实上做足了准备。

  由于体量上的差别,西安能把资源释放到什么程度?咸阳把承接资源的成本核算到什么程度?都决定着“跨区融合”的成色与决心,也是最为重要的试金石。

  西安农投集团计划投资约65亿元,将西安雨润、方欣、欣桥、胡家庙粮油四个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外迁整合建成一个综合性大型一级批发市场,初步的名称为“丝路农贸港”。这个市场占地达1500亩,目前最可能落地的区域就是——咸阳第4大区县三原。

  当然,农贸批发市场应该可以视为“非核心功能和一般性产业”,65亿元投资大概率是西安农投联合四大市场共同投入,但站在西安的角度,仍然是非常重大的决策。

  例如雨润商铺500间、方欣市场现有经营户1100余户(其中冷冻品商户近500户)、欣桥市场经营商户4000余户(固定摊位5000多个),考虑到其庞大的交易量,除经营户本身之外,还有大量的采购、销售、运输、仓储需求,即便不考虑其纳税贡献较小(涉农及个体户税率较低),解决就业人数恐怕为数万人,这就区域消费及地产都是不小的因素。

  这是一家2022年10月成立市属新国企,注册资本为50亿元,其定位是西安市粮农一体化的国有“特殊功能类”企业,服务三农的市属国有资本“投融资总平台”。

  在《》的过往写作中,读者们可以看到其5大主体功能中,第一项就是“农产品供应链保障主体”。从狭隘意义上讲,统建“丝路农贸港”似乎只是西安农投“做的一个另类生意”,但如果放到全市来看,即便是可以撬动金融资源进场,但仍然是西安国资农业“最大的一笔外埠投资”。

  从西安的角度看,在投资拉动的背景下,“亲儿子没有把钱投在自己的圈子里”,已经是诚意满满。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咸阳就很轻便吗?

  因为三原的“地”也不多,而且这种农贸批发市场的土地价格很便宜(仓储用地价格与工业用地价格相近)。

  从《三原县202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可知,当年度计划提供95公顷(合计1400亩),其中“商服用地”仅有28公顷,合计才420亩,丝路农贸城一个项目,就吃了三原县3年多的指标。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三原招商已进入了“选商”阶段,例如开始强调亩均税收贡献(例如对县域永鑫智慧产业园的建设方式调整,亩均税收从2.29万元上升到26.59万元)。

  从这个角度上说,一次性拿出这么多土地指标,还要接受税收回报周期较长的预期,三原县真正看中的就是“双城融合效能”,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预期是——丝路农贸港能提供1万户左右的市场主体,解决5万人就业,还能以最近的市场信号引导三原县农业种植更加精益。

  当然,我们要做一个重要的补充,西安市属国资进入咸阳还有其他案例,例如曲江金控在淳化启动的鸡蛋工厂,与伊利布局在三原的乳业工厂一样,都有围绕“为西安消费配套”的产业动机,所以我们说:经济规律的自我运营,也会让“三分咸阳”破产。

  “三分咸阳”这个观点,有一个潜台词,就是“强省会”战略。而对强省会理论形成重要支撑的数据是——人口虹吸。

  长期关注西安人口变化的“西安城记”制作了上图,并统计发现七普期间西安增加了448万人口,其中陕西人口减少地区总量为267万,减去规模庞大的“省际移民”100万,意味着有160余万“省内移民”到西安;省外193万移民绝大部分都在西安;这十年西安出生人口超过100万。

  这种数据曾令“各地市非常担忧”,民间现实亦是如此。本地自媒体“贞观”2018年发布《我身边普通人的西安咸阳双城生活》一文时就激起热议,全文阅读近2万人,留言近100条。

  2022年末,三原县户籍总人口402477人,但常住人口不足35万人(较六普下降10%),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1.79‰)。还有一个数据值得重视:三原县政府发出《致全县老年朋友的一封信》,其中提及“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7%,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这就佐证了“三原承接丝路农贸港”的长久眼光,不争一时的侧面,就是用就业来对抗虹吸,这也就是本文的要点:“当人跟着钱跑时,各地市要做的绝不是堵住篱笆,学者也不要琢磨让西安吃掉咸阳的某一部分,成都模式(并购简阳)与济南模式(并购莱芜)并不适用于西安,最终有效还是广佛模式”。

  2020年,金融棒棒糖刊发《》其中并不认同“强省会”的首位度可以无限制提升,否则将严重冲击全省的均衡发展。同时还提出:国内首条跨越地级行政区的佛山地铁1号线,直接贯通广州佛山两市,却没有依靠行政区的强制合并,而是两市产业分工协同发展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引导下的自然结果。

  如果将此意扩张至大湾区模式,则更加清晰地可以看到,多个城市的产业实现了良性分工,而下图也证明:“产业分工融合,将令所有城市受益,所有城市都涌入年轻人”。

  因此,我们写作今文,就是想记录2024版的积极性与建设。


南宫28